第407章 明朝那些事儿(1 / 2)

出版社众人以一种近似朝圣的心态点开书稿。

大家之前就已经得到风声,知道李浔的新书将是“历史题材”。李浔并非第一次创作历史题材作品,有《三国演义》的例子摆在那儿,大家对这部新书的期待值已经快要冲破天际了。

李浔的武侠小说的确精彩绝伦,可要和《三国演义》相比,终究还是有所不如的。既然这次也是历史题材,那会不会又是一部《三国演义》呢?

虽然先前也有风声说新书属于历史科普性质,但大家已经自动理解为科普某段历史了,就比如《三国演义》,不就是科普三国这段历史的作品吗?

“李浔老师回归历史题材,今天将注定是值得被历史铭记的一天!”

“激动!没想到今天竟然能第一时间见证李浔老师的最新力作!”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不知道这次开场诗能不能镇住场子!”

会议室里,所有人都是满脸的兴奋,所有人都在摩拳擦掌。

这一刻,所有人都迫不及待地点开稿件。

【朱元璋篇

我们从一份档案开始。

姓名:朱元璋,别名(外号):朱重八、朱国瑞。

性别:男。

民族:汉。

血型:?

……】

“咦?”

这一刻会议室里的所有人都愣住了。

期待中那气势恢宏的定场诗呢?

那种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厚重感呢?

那种刘关张三人一见如故,势要干出一份伟业的荡气回肠呢?

还有那层出不穷原创古诗词呢?

没有,这些统统没有!

大家期待了这么久,最后就是这个这?

一份现代招聘简历似的的信息介绍?

这一刻所有人面面相觑,甚至怀疑社长发错了稿子。

贺超群心里同样极为吃惊,但他没有表露分毫,而是继续一丝不苟地往下看。

众人一看社长如此,也就都强压疑惑看下去。

“职业皇帝?朱元璋称帝了?好像没有吧?难道是我记错了?”

“生卒年:1328-1398?不对啊,历史上的朱元璋不是死于1363年吗?难道我又记错了?”

“对了,这是一本架空性质的作品!这是一个架空朱元璋活到1398年并称帝当了皇帝的世界!”

“怪,怪,太怪了!这书的风格简直太怪了!”

《明朝那些事儿》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人物为主线,并加入小说的笔法,语言幽默风趣,别出心裁的它以一种网络语言向读者娓娓道出三百多年关于明朝的历史故事、人物。

其中原本在历史中陌生、模糊的历史人物在书中一个个变得鲜活起来。

《明朝那些事儿》为读者解读历史中的另一面,让历史变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这部书与一般的历史书不同,它重点刻画了历史人物的心理描写,令人看后回味无穷。

书中涉及大量的史料,线索极为繁杂,读来却丝毫没有枯燥之感,即使平常根本没有阅读习惯的人,也能非常轻松地读进去,并还能有所收获,甚至是激发对历史的热爱。

相比于只有拥有极大毅力才能读进去的其他史学著作来说,《明朝那些事儿》无疑是一朵奇葩。

开始时众人心里还颇有些费解,可是短短十几分钟后,会议室里竟然就已经变得鸦雀无声了。所有人都在不知不觉中,被这样一部看起来没有太大学术价值的书深深吸引了。

“一部非常不错的作品,可惜注定后续要难以为继!”

读着读着,这样一个声音不约而同地出现在每一个读者心中。

大家已经隐隐感受到这本书的畅销气息了,只是从目前来看,这书还有一个巨大的隐忧,一个几乎不可能跨过的巨大障碍——1363年历史上的朱元璋死了后怎么办?!那时要怎么继续保持原有风格写下去?

这本书的确非常有趣,的确能让人在不知不觉间就欲罢不能,可这本书的根基是什么?是史料!是元末汉初的这段历史史料!

可明明白白的这本书又是一部架空作品,现在书中所写的内容还与历史相符,所以现在作者还可以尽情地发挥史料,可一旦等到作者笔下的历史到了分岔的节点了呢?没了史料支撑,这本书怎么可能继续写的下去?

李浔老师就是笔力通神,就是能写出精彩绝伦的故事,能塑造深入人心的角色,可难道他还还能凭空塑造一段完全虚构的又非常可信历史不成?

没了史料,《明朝那些事儿》注定是一座空中楼阁!

甚至一些人开始在心里叹息了。

如果李浔老师不要野心勃勃地写架空,而是就以这种风格写一段现实中存在的历史的话,比如《唐朝那些事儿》,或者《宋朝那些事儿》,那么想来以他的水平,就一定能取得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可他偏偏虚构了一个大明王朝来写!

“哎!”

“可惜了!”

会议室突然传来一声叹息,这声叹息让所有人感同身受。

终于,书中的时间点来到1363年,真正历史上朱元璋败于翻阳湖,身死国衰的一年。

陈友谅率他那浩浩荡荡的大军杀向洪都,此时攻守双方兵力悬殊,对守城的一方而言,陈友谅浩荡的大军仿佛无穷无尽,景象看起来十分的恐怖。

可是以朱元璋之精明,洪都又如此重要,他又怎么可能不提前有所布置?他在这里放了两个人,一个是朱文正,一个是邓愈,朱文正不是一个好人,但从能力来看,却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名将,邓愈同样是一个极为关键的人物。

……

洪都战役打了一个多月,朱文正以豆腐渣工程的城墙和有限的士兵与陈友谅的无敌舰队反复较量,靠着他的军事天才一直支撑了下来。

洪都是一个奇迹,可仅仅靠一个洪都就想挡住陈友谅,却未免小觑了天下英雄。朱文正敏锐地察觉到洪都的抵抗已经到了一个极限,于是他派了一个人去找朱元璋,这个人叫张子明。

朱元璋得知陈友谅在洪都受挫,知道自己和陈友谅摊牌的机会到了,他告诉张子明,让朱文正再撑一个月。一个月后,他会亲率大军同陈友谅决战。

谁知这次张子明却被陈友谅抓住了,陈友谅令人拿着刀逼张子明去城下劝降,生命威胁之下,张子明没有任何拒绝的可能。

终于来到洪都城下,一个没人瞧得起的文弱书生却对着城头大喊:“请大家坚守下去,我们的大军马上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