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卷 第三十一章 行险一搏(1 / 2)

话说东胡现在的疆域真不算小,整个东南半岛除了东边那一小条属于安南和占城其他地方几乎都被他们占领了,特别是将暹罗压制在大城一带以后,东胡的疆域已接近将近两百万平方公里,这么大的地方是一个月能拿下来的吗?

按朱慈炅原来的计划一个月时间自然远远不够,原来他是想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用铁路线慢慢推进,打到哪里铁路就修到哪里,这样的话粮草的供给完全不用担心,以大明强大的实力,绝对能打的东胡没脾气。

但是,现在列强摆明了要来干涉了,他不得不改变策略,行险一搏,所谓擒贼先擒王,他准备一路猛攻,直接冲到东胡的都城,迫降他隆王!

从大城到东胡的都城东吁才一千多里地,如果快马加鞭的话,三日即可到达,貌似拿下冲到东吁城是件很简单的事情,为什么说这样做是行险一搏呢?

首先,大城以北还有东胡的二十万大军,不把这二十万大军击溃,直冲东胡都城那就是个笑话,等着人家两面夹击吗?这二十万大军击溃之后也不是一了百了,他们要利用地形分散阻击那就麻烦大了,凭借集结在大城的三十万明军根本就不可能在短期之内把这么多溃军清剿干净。

还有,大城到东吁城中间也不是一马平川,中间还隔了几条山脉,地形复杂,大军行进比较困难。

最后,还有最关键的一个问题,要是他隆王望风而逃,放弃东吁城,那一切就白忙活了!

不过朱慈炅现在也管不了这么多了,问题是有一大堆,但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成功的希望,因为他对迫降他隆王很有信心,只要把他隆王围在东吁城,这家伙十有八九是要降的,因为在历史上,这个东胡王朝的国王并不是什么顽抗到底的死硬分子。

其实,南明时永历帝最后败走的南缅就是东胡王朝,结果,吴三桂刚一冲过来,他隆王立刻将永历帝及其家属送交清军,以求清军退兵!

这说明他隆王的意志并不是很顽强,还没开打呢,就认怂了,当然,也有可能他是不想为保护永历帝和清军开战,但是,人家都打到家门口来了你屁都不放一个直接认怂,足以说明他隆王就是个欺软怕硬之辈。

既然他们怕硬,那就跟他们来硬的试试,朱慈炅直接下令,北洋水师去安南将天雄军运过来,修铁路慢慢推进的事情交给定辽军、武威军和边防军第二军团去负责,而禁卫军第一军团、关宁军和东江军则全力开伙造干粮,准备急行军!

安南离暹罗并不是很远,两天后天雄军便赶到大城,朱慈炅立刻召集四位主将,商讨进军东吁的大计。

在行军打仗过程中朱慈炅一般都尽量免去繁文礼节,五个人就那么围着沙盘模型讨论起来。

要进军东吁首先必须要解决大城以北的二十万东胡大军,这东胡大军的大营布的倒是颇得兵法之要,背靠大山,易守难攻,但是在火炮数量惊人的明军面前,只是多费点手脚而已,众人商议的最多的还是怎样一举将这二十万大军歼灭。至于解决完这二十万大军以后怎么办,那就要看此战的结果如何了,众人将各种情况一一例举,商议出种种对策,一个庞大的作战计划就这样慢慢成型了。

第二天一早,朱慈炅亲率禁卫军第一军团和东江军进军大城以北八十里,在东胡大营对面安营扎寨,吸引东胡大军的注意力,而关宁军和天雄军则从左右两翼潜伏过去,隔着二三十里,将东胡大营团团围住。

这股东胡大军的主将是东胡王太子平达力,他倒是没有他隆王那么怂,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他认为明军就是火炮多点而已,要真拼起命来,还不一定打得过东胡大军呢!

他之所以后退百里,并不是怕了明军,而是不想和明军拼命,连明军的意图都没搞明白呢,直接就和人家拼命,那不是有病吗,他没病,所以他在等明军派使者过来说明意图。

结果,他等来的不是大明的使者,而是二十万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