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第二十章 电报网络通天下(1 / 2)

丁丑科殿试刚刚结束,工部尚书毕懋康又跑来找他了,这次又是好消息:电缆厂投产了!

电缆厂投产就意味着可以铺设电报网络了,当然,朱慈炅并没有立刻下令在大明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始铺设电报网络,这几百甚至是几千里的电报发送和接收还没试验过呢,朱慈炅也不知道会不会出问题,因为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有线电报这么落后的通讯手段早就被淘汰了,他也不知道这电报信号能传多远,稳不稳定。

既然有不确定因素,那就要实验,如果电报网络全面铺开才发现有问题的话,那就真是劳民伤财了。

实验的地点他也想好了,先把京城和东大营之间的线路铺上,试试中短距离通讯,如果没问题了再把京城和辽东之间的电报线路铺上,试试长距离通讯,如果都没问题了,在全面铺设。

天津到北京也就两百多里,西城区的建设也差不多接近尾声了,朱慈炅干脆直接让李明甫率武威军押着十万俘虏配合工部挖走线槽,铺设线路去了。

毕懋康也许是用翻地龙用上瘾了,他竟然直接给电报线路铺设工作设计了一台特殊的翻地龙,走线槽大概要挖三尺深两尺宽,他就将后面的利刃改造了一下,直接变窄变长,这样挖起走线沟来那叫一个神速啊。

开挖的时候先是翻地龙一路开过去,然后就是一队队的俘虏,第一队俘虏先把翻松的土铲开,然后又有一队俘虏把走线框抬进去摆好,然后又有一队俘虏挑着搅拌好的水泥直接往里倒,然后又有一队俘虏将水泥抹平,还有做盖板的,拉水底电缆的,接特制接头的,还有等水泥干了掏标准框的,还有在后面拉电缆的,二十万人简直就跟流水线一样,东大营到京城的线路竟然十来天就铺好了!

电报线路的一头就在乾清宫的一个偏殿里面,为此朱慈炅还特意培训了十名太监当通讯员,专门负责发送和接受电报,这天他一下早朝就迫不及待来到通讯殿,主持第一次异地通讯的实验,这个时候十名太监早就整整齐齐排在通讯殿中,等候皇上的指令了。

朱慈炅一进来便兴冲冲的对负责通讯的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道:”开机。“

王承恩立马对身后的两个太监一挥手,那两个太监连忙疾走出去,很快,隔壁的偏殿中就传来蒸汽活塞特有的噗嗤声,”咚“殿中突然响起一声鼓响,这是可电报机并线的一个指示装置,很简单,就是中间一个鼓槌,上边是一面小鼓,下边是一面小铜锣,通电时鼓槌被吸上去敲响小鼓,断电时鼓槌会掉下来,敲响铜锣,颇有点击鼓进军鸣金收兵的意思。

现在鼓响了就是代表电报机通电了,一切准备就绪,就等朱慈炅发话了。

朱慈炅想了想,干脆按电影里的情节随口道:“发报:这里是京城乾清宫,收到请回话。”

王承恩闻言又朝另外两个太监挥了挥手,那两个太监立马坐到崭新的电报机前面,一人取出标准电报编码纸,提笔候着,一人翻开《常用汉字编码大全》飞快的查找起来,很快他们就朱慈炅的话译成了二进制码。

译码完成,其中一个太监立马把手往电报发送按钮上一搭,开始有规律的按动起来,另一个太监则坐在电报接收装置旁边认真的听着,按铃声将编码写下来,这发送和接收装置也可以设置成联动,这样就能检查自己这边是不是发对了。

不到一盏茶时间,电报就发完了,两个人又坐在一起认真的核对了一下,发现没有问题了,这才站起来恭敬的行礼道:”启禀皇上,电报发送完毕。“

朱慈炅点了点头,紧张的道:”坐下吧,准备接收电报。“

那两个太监闻言,赶紧又坐回去,两个人都取出了标准电报编码纸,提笔紧紧的盯着电报接受装置。

不到一炷香的时间,电报接受装置就”叮叮叮“的响起来,那两个太监飞速的将铃声代表的编码记下来,又是不到一盏茶时间,电报接收装置的铃声就停止了,两个太监立马将各自记下的编码摆到一起核对了一下,发现没问题了,又翻开《常用汉字编码大全》飞快的查找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