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第十八章 主持殿试出考题(1 / 2)

亲身体验了水泥的性能之后,毕懋康对这种神奇的建筑材料自然是心动不已,古代修路和盖房最费时间的其实就是石材的开采和加工,在没有任何机械加工设备的情况下要将不规则的岩石加工成板条状,那难度可想而知,如果能用水泥来修路和盖房,那岂不是再也不用加工石材了,那得节省多少时间啊!

他回去以后,立马令机械厂全力生产水泥加工设备,同时他还找秦拱明和李明甫商议了一下,请他们尽快将水泥厂的主题建筑建造出来,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不到一个月时间水泥厂就正式投产了,新城区的建设速度因此加快了一倍还不止。

这个喜讯本来是应该欢呼庆贺的,但朱慈炅此时却是眉头深锁,一点都高兴不起来,因为丁丑科殿试马上就要开始了,而他还没有想好殿试的考题呢。

殿试的考题由皇上亲自出,这是历朝历代一直沿袭的规矩,皆因殿试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皇上选出心目中理想的人才,什么样的人才才符合皇上的心思呢?这个自然不能一个个慢慢去问,去了解,那样子的话殿试恐怕一个月都搞不完,只能由皇上亲自出一道策问题,答的越符合皇上的心意,自然就排名越高。

话说出一道策问题有这么难吗?随便问几句不就得了!

如果能随便问那就好了,问题明代的科举只能考经义,也就是对四书五经的理解,皇上出题也必须从四书五经摘录,不能随便乱问。

对于五经,作为理科生的朱慈炅实在是兴趣缺缺,朝鲜科举的时候他之所以能想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个题目,那也是因为孔子说的这句话太简单了,总共就四个字,所以他记住了,至于其他的,他能记住的还真不多。

到底出个什么题目呢,朝鲜、东瀛、琉球都遵从《大明藩属国令制》了,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就没意思了,现在大明和三个藩属国的核心就是经济建设,四书五经里有关于经济建设的句子吗?

他拿着四书五经翻了几天,还真翻到一句,不过怎么看着都有点太简单了呢,原文是这样的: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这话看着有点像教人怎么赚钱的,其实本来的意思是想说一个国家怎么保持充足的财富,俗是俗了点,但好歹与经济搭上边了,朱慈炅也懒得再去想了,他决定,就这句了,朕就是想考你们对经济建设有什么见解,答的好就一甲进士及第,理解了的就二甲赐进士出身,不能理解的甚至理解为朕是让你说个人怎么赚钱的,那就三甲同进士出身!

殿试那天,朱慈炅像上几次一样,如弥勒佛般的坐在那里,对上前参拜领取试卷的考生和颜悦色,仿佛对他们很满意的样子,然而他的心里却在纠结一个问题,那就是点状元的问题。

这个点状元自然只能点大明的举人,藩属国漫说是没有他认识的人,就算是有他也不会点,开玩笑呢,大明举办的科举让藩属国的人夺了状元,那岂不是丢人丢到姥姥家去了,再说藩属国因为文化习俗的问题,的确没有大明本土的考生水平高,要不是按地域录取,估计他们一个进士都考不上,当状元,他们暂时还没这本事。

朱慈炅之所以纠结倒不是这一科考生没有他认识的或者是听说过的人,而是因为这届考生中他听说过的人太多了,这界考生中青史留名的竟然有三个,更凑巧的是,他们的名头都一样,都是’明末清初五大家‘之一,而且都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