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这场纪念霍梅尼发动革命,推翻巴列维王朝的周年庆典,从喧闹之中开始,悄然之中结束。
整个过程,根本分不清楚什么时候是聚会的高潮,全程都很热烈,结尾却又出奇的平淡。
中午,在享受了一顿伊朗原滋原味的美食之后,广场上,已经看不到聚会的伊朗人,整个德黑兰都仿佛一下子放空了,变得十分的宁静和祥和。
餐厅之中,樊奕泽意外碰到了一个老乡,一个来自老家的国际新闻记者。
只是樊奕泽拒绝了这位老乡的采访要求,还看了一下这位老乡刚刚完成了一篇有关伊朗的新闻报道草稿。
草稿的内容很有趣,用了很多十分现实的词藻来形容伊朗社会,对于今天的聚会,也花费了不少笔墨描写。
出发点也十分的新鲜,标题也十分的有意思:
《鲁哈尼比安全》
文章的草稿上写了很多伊朗内部的安全情况,都是这位老乡记者的亲自见闻。
在今天的这场聚会之中,他写到:“在伊朗革命日,总共有四道安检关卡,在当地外交官的陪同下,我没有接受安检就过了前面的两道关卡,后面两道安检关卡则是在人群拥堵之中蒙混过关,并且最终站在了距离鲁哈尼不到三十米的地方。
庆典持续了几个小时,而这几个小时的时间之中,鲁哈尼站在现场上百万的民众面前,讲台上以及鲁哈尼的身边,没有任何安全措施,也没有用防弹玻璃与民众隔开,不像在白宫就职演说之中,在大场合的演说之中,都是站在防弹玻璃的后面进行的……”
看了一下全篇的报导,樊奕泽对于这个记者老乡印象不错,这是一个有意思的年轻人。
“你为什么要写这样的报导。”樊奕泽放下了人家的新闻草稿,问道。
“我想要让国内看到真正的伊朗,不是西方媒体渲染下的伊朗,以后我也会让国内看到外面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真实世界。”年轻的记者激动的说道:
“如果不是这一次亲自来到伊朗,我也不敢相信,伊朗这个国家真正的模样,居然和我想象之中差距如此巨大。
一年前,我在五角大楼边上散布,随便拍了一些地铁站两边的宣传画,结果在十分钟之内,受到实枪实弹的美军士兵三次盘问,并且每一次都要求打开相机,检查照片。
对比过去一年在美国的见闻,我感慨颇多,你知道吗?哪怕是在纽约,我晚上出门的时候,我朋友问我最多的一个问题是,你带枪了没有,没有的话,要带上枪。
那时候我才了解到,美国的警察没有义务保护某一个美国公民,而是保护整个美国,因此出门要知道如何保护自己,报警之后,也不能指望警察会全力帮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