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万金油西北马(1 / 2)

山沟皇帝 雨天下雨 3469 字 10天前

在中原地区的马政政策,帝国是以政策扶持,民间自愿养殖为主,而且这效果比官方强行推动好多了,因为如今民间对马匹的需求极大,马匹价格一天一天的涨,养马有利可图的情况下,民间很多人家都很乐意养牛耕田的同时,也养一两匹马卖钱!

诸多情况综合之后,也就让济州岛这个昔日蒙古人的海上马场,如今也是变成了大唐王朝的海上马场,和当年蒙古人不顾当地人死活不一样,直接圈土地养马,让当地人种不了粮食活生生饿死不同,大唐王朝还是比较仁慈的。

他们把当地人全部集中起来,然后安排他们移民到吕宋去了!

不管是之前还是现在,吕宋府各岛都缺人的很,那地方土地肥沃,除了土著多了点,各种病菌害虫什么的多了,因此导致的移民死亡率高了点,也算是一个不错的地方了!

至于你问移民死亡率具体有多高?

大唐朝报官方报道,只有区区百分之一而已,不值一提!一百个才死一个,比走路摔死的几率都要小!

什么,你不信?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的!

不过话也说回来了,假如这些移民们能够在吕宋岛扎下根来,凭借他们所获得的大片免费的土地,再加上当地良好的气候条件,生活将会比在济州岛过的还要好。

如今几年过去了,济州马场也是逐步发展为最受陆军重视的马场,这里不仅仅远离海外,只要有大唐海军在,那么就可以保障绝对的安全,同时地理上的隔绝,也是能够让马匹的培育工作变的更加容易,至少不用担心发生莫名其妙的不可控杂交,导致马匹质量下降这种事了。

这样的优良条件,导致济州马场里放牧的马匹数量虽然还不算多,但是质量却是最高的,而且都是清一色的西北马。

所谓的西北马,其实并不是说西北本地原有的马匹,而是指大唐帝国利用中亚马和蒙古马杂交之后的后代!

而大唐帝国引入的众多中亚马,其实也不是单一的马种,根据皇家理工学院医学系的那些变态们的判断,大唐帝国引入的中亚马,其实应该是众多不同种类的马种,中亚马,只是一个统称而已。

但是他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普遍有着阿拉伯的血统,其中一部分保留的阿拉伯马血统还相当多,以至于普遍高大,冲刺力比较强,但是耐力差,饲养麻烦。

如今的这些中亚马,其实作为乘骑军用马来说已经是不错了,大唐帝国从引入的众多中亚马里,挑选出来的一部分用来繁殖培育的中亚马,普遍带有比较多的阿拉伯马血统,普遍肩高可以达到一米四三以上,优秀的甚至可以是达到一米四八以上,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算是阿拉伯马的近亲,同时还保留了一些中亚地区本地马的特性。

这种筛选过后繁殖的中亚马,已经不是一个统称,而是一个马种了,目前也算是初步满足了大唐陆军的骑兵乘骑用马需求。

但是军队嘛,总是希望得到更加优良的马匹,他们还希望马匹能够耐力更好一些,喂养更简单一些。

他们说如今的这些中亚马,个头是大,短距离冲刺能力也的确不错,乃是目前军方最佳的乘骑用马,但是这种马对气候的适应能力太差,同时非常的娇贵,喂养成本高昂而且麻烦,一不小心,养着养着就掉膘甚至死亡了。

随后,在大唐皇家理工学院医学系的支持下,嗯,鬼知道这些学医的变态们是怎么还懂杂交培育马匹的,反正如今整个大唐帝国的马政的技术支持都是他们在搞。

就在甘肃的大马营马场开始了中亚马的繁殖以及杂交培育工作,当年为了确保马种的纯粹性,不让马场里原有的劣质马,乃至是引入的部分不合格的中亚马混入其中,军方直接是把大马营里的适合用的马匹全部征用或者是转移到了其他地方养殖。

一整个大马营马场,都是用来进行中亚马的繁殖以及培育工作,他们从这一批中亚马里和蒙古马里找到了所能够找到的最优秀的种马和母马进行杂交培育,然后这些杂交出来的马匹,就被称之为西北马,进行初步繁育后,送往国内的其他部分官办马场进行培育。

当然了,这种全新培育出来的西北马的数量还少,短时间很难大量满足军方乃至民间的需求,因此国内的众多马场还是继续繁殖蒙古马乃至西南马的。

而大马营马场,也算是地理位置比较适合,虽然是他们培育出来的西北马,但实际上他们主要以繁殖、培育、改良中亚马为主,现在又引进了纯血的阿拉伯马,繁殖纯血阿拉伯马的同时,进一步改良中亚马的性能。

倒是济州马场,变成了目前国内唯一一家专注于繁殖、培育、改良西北马的马场。

这种西北马,成功的保留了中亚马的大部分体型,成年后普遍肩高可以达到一米四左右,比中亚马略微矮小一些,但是也不算矮太多,其中的优秀者可以达到一米四五左右。

不过更加重要的是,这种马,比中亚马的耐力好很多,喂养虽然还比较麻烦,但也比原来的中亚马略微强了那么一丢丢。

但是喂养麻烦以及体型比中亚马稍微矮小了一些,这在它的优势面前完全不算什么,毕竟以前的中亚马喂养也同样麻烦,但是大唐陆军还不是死命的培育中亚马,然后用来组建骑兵。

如今,在中亚马的基础上,还融合了一部分蒙古马的长途耐力,这对于目前的军方来说,是非常的适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