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万岁爷,使不得呀(1 / 2)

皇明天子 吾谁与归 2908 字 10天前

春天到了。

耿如杞深切的感觉到了塞外的风,是何等的狂野,若是相比的话,大同府的春天,如同江南的女子一般温婉。

这不仅仅是风,还带着大堆的沙,如同一把把小刀一样,刮得的人生疼。

耿如杞终于知道了为什么将近两千年来,塞外之人,都打破了脑袋,也要拱进关内来,每当中原王朝开启大门,有教无类时,塞外之民,不远万里都要入关来,这关外实在是苦寒。

耿如杞紧了紧自己的大氅,站在狂风之中,看着天边林丹汗的营地。

去岁冬,林丹汗在察哈尔三部的挤压之下,不得已继续西进,直到开了春,终于来到了归化城下,本来林丹汗以为手到擒来的归化城,抵抗却出乎意料的强硬。

尤其是林丹汗已经联系了数年的囊素台吉,态度突然大变,居然更名为了包统,为大明死战到底,拦了他整整两个月的时间。

囊素台吉掌控着归化城的军权,这属于当年三娘子还在的时候,历史遗留问题。

当囊素台吉不打算投降,而是打算抵抗到底的时候,林丹汗的攻城继续西进的梦,终于破灭了。

一个锦衣卫三步并做两步,快步上了城楼,抱拳说道:“禀耿巡抚!林丹汗的使者到了,他们想借道归化城,继续西进,要面见顺义王卜石兔。”

“杀了吧。”耿如杞没有多少犹豫,点头说道。

郭尚礼闻言大骇,拦住了就要下去砍人的锦衣卫,皱着眉头说道:“这是不跟顺义王说一声吗?”

“跟他说这干嘛,是他有退敌之策?还是他有什么良将精兵可御敌?既然都没有,大敌当前,他的话重要吗?”耿如杞面色奇怪的看着郭尚礼。

他作为大明山西巡抚,本身就对归化城的防务,有管辖的权力。

更何况现在军权还在囊素台吉的手中,他顺义王卜石兔不过是个牌坊罢了,立着他,只是不愿意归化城在金兵至前,大乱起来。

郭尚礼看着略显几分骄横的耿如杞,无奈的摇了摇头,说道:“你这个耿老西,真的是又臭又硬呀。这是一点面子都不给卜石兔呀,他要是心怀二志呢?”

耿如杞掏出了千里镜,小心的看了很久,摇头放下了千里镜,还未到时候。

他想了想郭尚礼的问题,笑着说道:“一并杀了就是,包统垂涎那个王爵之位很久了,左右不过一道诏书之事,万岁既然许了我便宜行事之权,杀了他卜石兔,扶包统上位,先斩后奏就是。这样,岂不是更方便些?”

“咦!”郭尚礼打了个寒战,用力的摇了摇头,这耿如杞做的事,哪一件在京中都是犯忌讳的事,但是耿如杞这个人却未曾在京中任过职,做事颇有些地方寡头的味道。

“郭百户,耿巡抚,咱们这林丹汗使者,还要不要杀呀。”候命的锦衣卫看着两位钦差聊起来,疑惑的问道。

“杀!”郭尚礼挥了挥手,让锦衣卫去办这件事,若是大同府军或者保商团干这个事,那就真的是把耿如杞架在火架上烤了。

“这不就得了。婆婆妈妈的像个婆娘。”耿如杞巡查着城防,尤其是一些新修建的城防工事,都是需要耿如杞亲自查验之后,才会验收。

耿如杞想要守住归化城,他比任何人都知道归化城对大明的重要性。

这就是建奴的眼中钉,只要一天不拔了这颗钉子,从龙六十六部的内部,就永远充斥着各种矛盾,其中最尖锐的就是投靠大明还是后金的道路问题。

一旦产生争执,就会产生党争,一旦产生党争,大明就把后金拉到了和大明一个水平之上,大明有无数丰富的党争经验,来打败建奴。

“你这个耿老西,这嘴也太损了!”郭尚礼十分后悔跟着耿如杞来这趟归化城,这算什么事?

耿如杞闯祸,他帮着补漏,还被阴阳怪气。

“郭百户,沈阳来的密报。”一个锦衣卫小心的拿着一沓账本来到了郭尚礼的面前,将黄石写的那份账本,递给了郭尚礼。

郭尚礼有些疑惑的打开,从沈阳来的密报?他在沈阳可没有安插什么眼线,据他所知,锦衣卫在沈阳也没有什么暗线潜伏着,这份情报从何而来?

当郭尚礼打开了账本,翻来覆去看了半天,才疑惑的抖动了一番,皱着眉头说道:“这就是一本简单的账本罢了,怎么就是密报了?若是锦衣卫的阴书,也不是这个样儿的。”

郭尚礼非常的疑惑,送账本来的锦衣卫打开看了半天,又递了回去说道:“这账本是通过密谕的途径来的,的确是密报。”

耿如杞拿过来看了半天,才笑着说道:“应该是密谕阴书,走,回书坊。”

阴书,是大明最为常见的一种传递情报的一种方式,大明的阴书,在账本中,夹杂着大量的数字,而这些数字,就是一些常见书籍的页码和第几行第几个字,最后组成一组情报。

而且阴书的书写,有一个一合而再离,三发而一知的诀窍。

将一份情报,写好之后,分成三份分别派人,发往目的地,只有三份密谕送到目的地时,才能正确的识别情报。

之所以利用三次分别发信,而且还用到了多本书,来作为翻译阴书的介质,其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情报的安全。

大明的阴书分为阴书和阴符两种,阴书传递情报,阴符作为核对勘验的凭证。

是为“敌虽圣智,莫之能识”。

由姜太公姜子牙首创,这种阴书但凡是更改密码本,敌方就很难破解。

耿如杞恰好学过一些破解阴书的诀窍,这本账本,显然只是第一份而已。

大明利用阴书和阴符之频繁,在日常调兵遣将中可见一斑。

崇祯十二年,张献忠兵败后第二次起义,与罗汝才会师之后,在湖广、四川交接之处,与大明朝廷对峙了整整一年之久,而那是,正是崇祯皇帝在松锦大战中,投入自己所有兵力的时刻。

大明礼部尚书杨嗣昌,被任命为督师,在围剿了一年之后,贼患稍平。

张献忠和罗汝才显然不敌大明军队,开始突破明军防线,向着四川进军。

在进军的途中,张献忠偶然间抓获了襄阳向四川方向的杨嗣昌的军使,而这名军使携带了阴书三本,阴符一枚。

杨嗣昌作为礼部尚书,对兵事并不精通,能够围困张献忠和罗汝才一年,并且迫使其转移,完全是因为大明军队英勇奋战的结果。

而杨嗣昌始终认为大明的阴书太过麻烦,派出三人分别传递,不是耽误事吗?

张献忠找了个秀才,破解了阴书,随后得知杨嗣昌为了围剿大西军,将精锐调出了襄阳城之后,本来准备逃跑的张献忠,拐了个弯儿,重新回到了襄阳城下,挑选了二十八名先登,让他们换上大明军的军服,来到城下。

二十八名先登在前,两千精兵在后,二十八名先登,出示阴符,说要调遣粮草,大明军不疑有他,用吊篮将二十八名先登吊上城头之后,查验阴符无误之后,开始核对阴书,完全确认无误之后,打开了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