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战歌如潮(2 / 2)

“这不是一支军队而是一群花花公子,”这个官员给他们下了定语“这些人如果总是这么讲究,那他们可在战场上活不了多久。”

官员回去后向政务官报告的时候这么说着,不过这和他们没什么关系,唯一让他们担心的就是这支军队的到来会不会引起梵蒂冈的不满。

凯撒驱逐了罗马忒西亚军队的消息已经传到了博洛尼亚,这让博洛尼亚人不禁担心起了局势。

如果凯撒真的决定与罗那忒西亚公爵为敌,那么博洛尼亚的地位无疑就就变得很尴尬,毕竟做为罗马涅都主教的马希莫的主座教堂就在博洛尼亚。

而这位枢机大人是罗马忒西亚公爵在梵蒂冈的代理人,这是人尽皆知的。

对于罗马驻军进入博洛尼亚这件事同样感兴趣的还有如今的罗马忒西亚驻博洛尼亚指挥官保罗·布萨科。

布萨科这段时间的运气不是很好,不论是奥孚拉伊还是贡帕蒂在罗马忒西亚军队中地位的稳固,还是那个尼古拉·乔·马切尼逐渐崭露头角,这些人似乎都在渐渐把他甩在身后。

当这些人因为分别指挥各自的军队在他们的防区和边境上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时,布萨科却在博洛尼亚无所事事的整天用反复训练部队打发日子。

不过随着凯撒的回来,布萨科变得兴奋了起来,特别是当听说凯撒居然驱逐了罗马忒西亚驻军后,布萨科在第一时间就向他的军队下达了准备作战的命令。

然后看着罗马驻防军来到博洛尼亚,布萨科的心思不禁动了起来。

在亚历山大的军队序列里,布萨科的第六博洛尼亚团是唯一一个在创建时只有半数兵力的团,这曾经让布萨科很不开心了一阵。

而随着当初第二次罗马涅战争中按照巴伦娣的命令占领博洛尼亚,布萨科面临着因为自身兵力不足而正被慢慢与亚历山大军队的精锐拉开距离的窘境。

布萨科是不希望看到最后自己的军队沦为纯粹的城防军的,他希望能成为与贡帕蒂和奥孚莱依相提并论的将领。

现在罗马忒西亚驻军的到来,让布萨科似乎看到了个希望。

只是,布萨科没有想到,不等他把自己的想法向在蒙蒂纳的巴伦娣报告,一场出乎他意料的战斗却提前降临了。

5月2日,那不勒斯军队逼近罗马城,进而在罗马城外著名的罗卡迪帕斯山设下阵地。

因为分兵比萨,进逼罗马的军队那不勒斯军队大约不到3000人,这让凯撒在紧张之余又稍稍松了口气。

不过虽然这样他却并没有轻敌,在确定了那不勒斯军队的数量后,在下令教皇军严守城市防备那不勒斯人进攻的同时,在凯撒的建议下,亚历山大六世派人把那不勒斯前王后玛利亚邀请到了西斯廷教堂。

在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玛利亚王后在一队卫兵保护下离开罗马城,前往罗卡迪帕斯山的那不勒斯军营试图说服箬莎。

这是箬莎成为那不勒斯摄政女王后第一次与玛利亚见面,只是这场会面注定要不欢而散,面对玛利亚的劝说,箬莎的回答却是只有一句:“罗马要么迎战,要么投降。”

当玛利亚把箬莎的这个答复带回去的时候,凯撒沉默了很久。

他知道自己军队如今的处境并不好,不过箬莎意外少的兵力却又给了他希望。

以4000对不到3000,自己难道还不能赢吗?

这个想法逐渐让凯撒的心变得不安分起来,同时另一个让他为之精神一振的消息的传来,也促使他下定了决心。

法军以普罗斯旺伯爵鲍威肯带领的军队,在比萨城外击退了刚刚抵达的那不勒斯军队,进而围攻比萨!

面对这个震动所有人的消息,凯撒终于下定了决心。

5月5日清晨,当凉爽的晨风吹过罗卡迪帕斯山顶的时候,两个正顺着面朝罗马城一侧的山坡巡逻的那不勒斯士兵忽然看到了在远处正缓缓行进的一支队伍。

士兵立刻赶回营地报告了这个情况。

箬莎闻讯离开了她的王帐,因为是早晨,她如黄金般的头发并没有盘成头饰而是随意披散在肩头,身上一件满是刺绣花纹的黑色披风随着晨风缓缓飘摆着,里面露出了微微闪亮的铠甲反光。

看到女王,那不勒斯的将军们眼中露出了近乎狂热的神情。

这支军队是箬莎以她当初远征巴尔干时的部队为核心建立起来的,这些军官们大多数都曾经眼前看到过女王在战场上的英姿。

不过那时候的箬莎还是伯爵小姐,而现在她是他们的女王。

现在他们的女王再次穿上了盔甲,这就意味着她将再次和他们一起走上战场,并肩作战。

“凯撒是要在罗卡迪帕斯山下和我决战吗?”

箬莎并不意外的问她的军官们。

“很显然是这样的陛下,”一个军官向远处的山坡下看了看“大概在凯撒看来,我们的军队没有他的人数多是个难得的好机会。”

“还有就是那个愚蠢的卢克雷齐娅居然打了败仗,”箬莎用旁人听不到的声音低声自语,当比萨的败仗消息传来时,她已经猜到这可能会刺激到凯撒,她向那些军官们看了看,然后向他们一笑“既然这样,那么就让我们在罗马城外和凯撒一见分晓吧。”

箬莎的话音刚落,忽然间,一阵歌声从山坡下传来。

人们有些意外的看过去,只见这时候成排的士兵已经向着山坡下移动,同时熟悉的歌声也随风飘来:

“士兵们,准备前进~

看啊,奥斯曼人的盔甲鲜明,

他们的羽毛如此美丽,让我不禁想要摘取,

噢~掷弹兵,女王就在那里,让我们向她致敬,

让我们获取荣誉,

噢~掷弹兵,奥斯曼人就在那里,让我们扑向敌人。

让我们摘取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