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封赏(2 / 2)

寒门贵子 地黄丸 1800 字 21天前

安休林没有回头,沐浴在漫天星河之下,似是痴了。

回到大将军府,听取鱼道真汇报这段时日金陵发生的大小诸事,徐佑对朝中动向基本掌握,突然问道:“计划进行的如何,妥当吗?”

“妥当!前期在五州十八郡共找到二十二个符合基本要求的人选,全都秘密迁到了金陵郊外分散居住,后来陆续发生变故,不再符合要求的有十四人。截止目前,有八人预计可以撑到时候,我亲自安排了心腹跟着,确保不会走漏半点消息。”

房内只点燃了两盏灯,徐佑的脸藏在后方的黑暗里,看不到任何的表情变化,过了半响,传来他低沉的嗓音,道:“你去休息吧!”

鱼道真欲言又止,终究没有开口,吹熄油灯,反手关门,静悄悄的离开了房间。

她修习明镜倾城之术,对情绪的感知最为敏锐。徐佑虽然是大宗师,可当着最信任的人,并没有刻意的隐藏情绪,所以她清楚的知道这位外人看来无所不能的大将军,正因为即将实施的这个计划而感到痛苦,但是又不得不为。

这是生而为人的悲哀,想要超脱万物,无拘无束,皇帝做不到,孙冠做不到,徐佑也做不到。

隔日廷议,为征讨益州的将士叙功,别人都还好说,大将军府报上来,自有兵部一一核查后论功行赏,但关于徐佑的赏赐,再次引起了争议。

徐佑如今身为大将军、领军将军、开国县侯,官居一品,实在升无可升,赏无可升,依照尚书省的意思,只能封爵,可以跳过开国郡侯,直接升为开国郡公。

这是人臣最高的爵位,在谢希文看来,足够酬功了。

但,皇帝不同意。

他提出封徐佑为开国郡公,并在现有的官衔之后再加上录尚书事。

满朝哗然。

开国郡公是题中应有之意,可录尚书事,确定不是庾法护的戏谑吗?

录尚书事是一种加衔,设与不设,取决于皇帝的意志,地位极其显赫,权力更是极大,不必负责繁琐的具体事务,但可以参与朝廷任何谋议和决议,并代表皇帝对尚书省的一切事务进行总领。

说白了吧,徐佑如果以大将军加录尚书事,军权政权集于一身,就成为楚国实际意义上的宰相。

东汉章帝时首创录尚书事这个职衔,但大多是太尉、司徒、司空三公兼任,外戚和武将能够兼任录尚书事的,只有大将军何进。

徐佑偏偏又是外戚,又是大将军,怎能不让人联想到何进专权之事?

安休林不打招呼,突然给他加录尚书事,摆明了要对尚书省的权力进行调整再分配,首先触动的就是庾氏的利益。

庾朓身为尚书令,死死压制谢希文和陶绛一头,虽然尚书省的大权由这两位左右仆射掌管,但庾朓一日是尚书令,庾氏在尚书省的影响力就会永远存在。

门阀不争一时,只争一世,这种影响力会源源不断的渗透到朝廷的各个方面,为庾氏家族输送各种给养。所以,看似谢希文在尚书省说一不二,那是因为一方面有皇帝的支持,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有庾朓暗中的首肯。

现在皇帝把徐佑这个庞然大物扔进尚书省,打破了皇权、相权和门阀三者间的平衡,属于不讲道理,也不讲正治,庾朓当廷提出乞骸骨。

尚书省是大,可也不能同时容下徐氏和庾氏这个级别,皇帝如果执意用徐佑,则庾朓必须辞官。

这不是他反弹激烈,核心利益坚决不能妥协,此时退一步,今后就只能一步步退到死地!

于是庾朓直接掀了桌子,逼皇帝重新考虑,他的统治究竟是需要徐佑,还是需要门阀!

按照庾朓对安休林的认知,他应该没有魄力和门阀翻脸,今日突然袭击,很可能是为了安抚徐佑,并挑起徐佑和庾氏之间的争斗。

看,不是我不赏你,是庾氏不让赏,要斗,和门阀去斗!

可出于所有人预料之外,安休林竟毫不犹疑的准了庾朓的辞官,并特旨加恩,封他为司空,看似尊贵无比,其实只是虚号,顶多俸禄多一些。

可是庾氏门阀,缺钱,还是缺粮?

这是羞辱啊!

庾朓随即离开太极殿,回府后痰气翻涌,不知是犯了脑梗还是心脏病,卧于床榻静养,从此不见外客。

有了前车之鉴,再无人反对皇帝的威权,廷议顺利通过,徐佑成为大楚立国以来首位录尚书事,长久以来重于军队、轻于朝堂的跛脚鸭病也终于治好。

两条腿走路,走得最快最稳!�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