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独家(1 / 2)

作者有话要说  看这里,为了防盗见谅哈

小娃娃过生日照例要吃煮鸡蛋。

可天一冷,鸡就不怎么下蛋了。市面上蛋禽类本来就很紧缺,赶在这个时节即便拿着鸡蛋票也买不到东西了。齐明瑜心疼孩子,就趁着星期天跟大林一起去赶集。可在集市上转来转去,就是找不到卖鸡蛋的。眼瞅着集市就要散了,也没见到一个挎筐子的。

这是白跑了一趟齐明瑜觉得果果过生日连个鸡蛋都吃不上,实在是难受。

这里他来过很多回了,像这么萧条还是头一次见到。最后,他和大林买了一捆粗粉条就准备返程。骑车经过一条背街时,见一位农村大婶包着蓝头巾、挎着个竹篮子蹲在街口,还用蓝印花布把篮子遮得严严实实的。

看这架势像是个卖鸡蛋的齐明瑜不由得刹住了车子。他瞅了大婶一眼,就下了车。那位大婶也瞅着他们,见没人注意就小声问道“同志,换鸡蛋不”

“换”齐明瑜一阵狂喜,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啊。

那大婶也眼睛一亮,朝他们使了个眼色,就挎着篮子往背街里走。齐明瑜推着自行车,和大林一起跟在后面。到了背静处,那位大婶方停下了脚步。她侧着身子掀开了盖头,只见篮子里铺着厚厚的稻草,草窝里躺着十几枚生鸡蛋,估计有两斤左右。

“老乡,这个咋换的” 齐明瑜急切地问道。

那位大婶伸出了两根手指头,朝他们晃了晃。齐明瑜立马明白了,这是要二斤粮票啊。他扎好了车子,从内衣口袋里掏出了一个票夹子,从里面抽出了一张两市斤的粮票,递给了大婶。

大婶颤抖着手,接过来瞧了瞧,就把篮子递给了齐明瑜,还压低了嗓门说“同志,快装起来,现在市场上管得严,可别让人家瞧见了”

“好”齐明瑜答应了一声,就接过了篮子。

大林从车把上摘下提篮,把那稻草铺在下面,就捡起鸡蛋来,还轻轻地摇一摇,怕有坏的。那位大婶见了,就小声说“同志,您放心,都是鲜鸡蛋,自家的鸡刚下的”

大林的动作很快,一会儿功夫篮子就腾出来了。那位大婶挎着准备走,齐明瑜忽然想到了什么,就喊住了她“喂,老乡,请等一等”

大婶扭过脸来看着他们,齐明瑜就压低了嗓门问道“老乡,您家里还有鸡蛋吗”

“唔,今儿就这么些了,再过个十来天能攒下半筐子来”大婶估算了一下,说道。

“老乡,跟您商量的事儿,以后您家的鸡蛋就让给我吧咱约个时间、再约个地点,到时候就碰一下头”

大婶一听,连连点头。说她家就住在镇子附近,离得不远过来也方便,碰面的地点就搁在这里吧这边背静也没人注意到。

齐明瑜跟大婶约好下下个星期天碰面,就和大林一起骑车往回赶。

这买到了东西,也不觉得累了,一路上蹬得飞快,风呼呼地吹着。快到驻地了,齐明瑜就让大林先带着东西回去。他在路边休息了一会儿,才骑着车慢悠悠地进了家属区。

到了家,椿芽已经做好了午饭,摆在了桌上。

见明瑜和大林回来了,不但换到了鸡蛋还跟人家约好了货源,就使劲地夸了几句。齐明瑜嘿嘿地笑着,心说赶集多了,啥经验都锻炼出来了,打眼一看就知道是卖东西的。

果果生日这天,椿芽煮了五个鸡蛋。

给果果分了两个,她跟明瑜还有阳阳一人吃一个,壮壮还在喝奶就免了。果果很懂事,自己吃了一个就把剩下的那个装在小网兜里给了阳阳,让他挂在脖子上玩。结果,小家伙毫不客气,三下两下就塞进了肚子里,就像老虎吃了个马虾。还拍拍肚子,跟妈妈说“妈妈,鸡蛋可好吃了”

看娃娃们馋成这样,椿芽更坚定了养鸡的决心。

她写了信,跟爹娘询问孵小鸡的技巧。又去部队上的养鸡场参观了一圈,还逮着后勤班长仔细地问了问。她想,到时候拿着生鸡蛋来换,鸡场里有那种带圈的鸡蛋,是受过精的,只要温度适宜,一定能孵出小鸡来。

生日过后,椿芽收到了一个包裹。

这是从老家寄来的。她打开来,见里面包着几双棉鞋和棉袜子,都是娘做的,有给果果和阳阳的,也有壮壮的,果果的鞋子里还夹了一张便条,说“果果的生日,姥姥一直记着呢,不知道能不能赶上”

椿芽让果果试了试脚,大了两码。就给她垫上棉垫子,再往前面塞上一团棉花,就合脚了。阳阳的鞋子也偏大,她知道娘是想让娃娃们多穿两年,大了总比小了要强吧这些在市面上可买不到,省了不少事儿。

齐明瑜见了,就说“椿芽,咱那布票还有剩余的吗攒在一起给家里捎回去吧”

“好”椿芽答应了一声。

这边的布票也很紧张,怕是没有剩余的了。不过,那几件旧军裤改一改倒是可以给大林和二林穿,那样也能省一些布料。

一转眼到了月底。

齐明瑜也迎来了三十五岁的生日。

这天正好是星期天,椿芽做了一锅玉米面发糕,黄澄澄的,宣呼呼的,冒着热气。她用刀切成了长条,再分成了四方块,一块一块的,就像蛋糕一样。果果和阳阳都爱吃这个,说妈妈做得发糕可好吃了。齐明瑜也觉得这味道比伙房里的好,就一边吃着一边夸着,说椿芽的手艺在部队上都是数得着的。

椿芽抿着嘴笑着,也有些得意。

说起做发糕还真有一绝呢。最初是打伙房里传出来的。自下半年开始,部队上定量虽然未减,可细粮少了粗粮就多了,每月除了一点细米白面就是黄澄澄的玉米面。这玉米面用来蒸馒头、塌饼子、打面糊糊都行,就是吃多了拉嗓子眼儿。后来,伙房里的大师傅就想了个点子,用玉米面做发糕,看着又宣堆儿又省粮食,口感也好。

这开了头,家属们都跟着学。说起来做发糕并不难,可要想做出水平来却绝非易事。为了掌握这门技巧,椿芽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经过一阵摸索,她觉得做发糕的手艺只是一方面,口感的好坏跟食材有很大关系。从粮店里买回来的玉米面很粗,吃起来还有些碜牙,这就影响到了口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她用细箩过了几遍筛子,把粗粒子分出来熬粥,细面做发糕或蒸馒头。这一下口感就好了许多,尤其是那发糕吃着宣呼呼的,一点儿也不碜了,还带着丝丝甜味儿。

祁苏彦吃过一回,是赞不绝口。就跟她学了这个窍门,回去后让柳怡军也试试。可柳怡军做饭的手艺却不咋的,那发糕愣是没发起来,口感就更谈不上了。英子想吃发糕,祁苏彦就跟椿芽打了招呼,说“书婷啊,以后再做发糕给英子留几块啊,这个比伙房里做得还要好吃”

见大家喜欢,椿芽逢到做发糕就给祁苏彦送过去几块。也趁热给江大姐送过,让她尝尝自己的手艺。江大姐说“老陈就爱吃这个,一口气能吃好几块呢”

今儿明瑜过生日,椿芽就让他给江大姐送了几块过去。她自己也吃了两块,却不敢吃太多。心知这玉米面发得很,人吃了也跟着宣呼起来,得注意一点。

以前,她总以为自己是那种吃不胖的类型,可生了壮壮就起了变化。而明瑜却不同,他属于怎么吃也不胖的那种,今年三十五了看着还很年轻,就像二十七八岁的小伙子。以前阳阳管爸爸叫白杨树,现在虽然不这么叫了,可在她眼里明瑜还是跟白杨树似的,英姿勃勃、高耸挺拔。因为这个,她也很注重身材,努力保持着青春和活力。

说起来,这里面还有一段小插曲呢。

今年夏天,她生下壮壮之后一下子胖了十多斤,整个人变得丰腴起来。出了月子,她就对着镜子照过来照过去,心说家里的好东西都被自己吃了胖成这样还真给明瑜长脸呢。

那天,她去后勤处分猪肉时,特地观察了一下那十斤肉有多大一块这一看不当紧立马受了刺激,当场就决定要通过锻炼把多余的脂肪减下去。晚上临睡前,还跟明瑜说“哎,你来监督我吧把这里和这里都减下去”说着,指了指腹部和臀部。

齐明瑜瞄了一眼,觉得椿芽刚刚好。

心说,他跟椿芽想法设法地存了那么多东西,不就是为了增加营养吗别人想胖还胖不起来呢,干嘛要减下去啊想着就往椿芽腰里摸了一把,还附在她耳边说“椿芽,这样多好看啊白白嫩嫩的,摸着也软乎乎的”

“去”椿芽白了他一眼。

心说,胖哪也不能胖腰上啊,不然连裤子都套不进去了,还得花钱做新的,不浪费钱啊她今年二十八了,身材管理很重要,稍不留意就朝着大妈的方向飞奔而去,拉都拉不回来了。

齐明瑜知道椿芽爱美,就哄着她说“椿芽,你一点都不胖,看着刚刚好”

“是嘛”椿芽知道自己不算胖,可那臃肿却是她无法容忍的。

自那以后,她每天早晨也不睡懒觉了,把娃娃丢给明瑜,自己先出去跑两圈,回来后就跳绳,还让果果和阳阳跟她一起做广播操。明瑜一向早睡早起坚持早锻炼,就把时间错开来跟她轮换着照看娃娃。

用了三个多月,椿芽的身材才恢复了正常。

她想,得像明瑜那样保持下去,不然说臃肿就臃肿了,也显得疲态更显得老气。当然,这事可不敢让别人知道了,这是小资产阶级思想,是要受到批判的。

日子就这么过去了,转眼进入了冬天。

像椿芽他们生活在城里还不太明显,农村地区的粮食已经紧张起来了。尤其是山区丘陵地带本就缺粮,一开始还勉强撑着,可随着天气转冷,野外可吃的东西少了,有些村子就撑不出了。想去富裕的地方借点粮食,可去年那个吃法早就把粮库吃空了,哪里还有宽裕的又赶上今年夏粮减产秋粮歉收,即便想去借粮也难啊。

天气越来越冷了,伴随着严寒的还有饥饿。

到了年底,一些地方就出现了缺粮现象。在解放前这很常见,穷苦人家多有准备,要么弄些野菜拌着杂粮煮一煮充饥,要么出去逃荒要饭。可新社会了,哪能给队里抹黑啊可硬撑着又不是个办法,只能去地里寻点吃的。那些埋着的红薯茬子、土豆疙瘩、蔓菁芋头都成了宝贝,只要刨出来就能挡一挡饥,无论采取什么法子都要填饱肚子。

本文晋江独家发表,谢绝任何转载

捉虫,略修

今天走亲戚,更晚了,抱歉哈

以下请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