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题、第9题、第20题、第2题、第26题的解答可以转换为论文,沈奇对照手中的复印稿,先从最容易操作的一个课题开始吧,第9题。
沈奇对第9题的求证过程和结果转换为论文,核心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三维超复数的内积与哈密顿四元数乘积的一种有效解法。
从古至今,数学工作者表达思想、展现成绩的正规途径只有两种,要么写成论文,要么出书。白纸黑字是受法律保护的。
沈奇用2个小时做完了第9题,他需要一周的时间将其转化为标准格式的论文。
写论文和做题是两种不同的工作,写论文更加精细而严谨,构思、论述、推导、证明、计算、排版都必须一丝不苟无懈可击。
在做题的时候,沈奇随手就来一些定理、推论、假设以及管用的论点,他自己也记不清这些论点具体来自哪里,反正解题的时候好用就行了。
写论文的时候,若非作者的原创理论,涉及到一些关键且核心的论据论点,必须指明出处,即“引用”。
好的论文一般会附上好的引用,所以这非常花费时间,作者需要要查阅大量资料才能完成一篇看上去不那么水的论文。
“好吧,还是得去一趟图书馆。”
沈奇刚打开latex不到半小时,摘要都没写完,便带上笔记本电脑去往图书馆。
沈奇记得在《数学学报》和《数学年刊》上看过几篇论文,这几篇论文将成为他的引用。
至于这些论文刊登在第几卷、第几期、第几页,那谁能记得住啊,所以沈奇必须去图书馆查清楚。
此处《数学学报》的英文刊名是:ata-mathematia-sinie-hinese-series,主办方是中科院。
《数学年刊》的英文刊名是:hinese-annals-of-mathematis,主办方是复旦。
国际上有两份数学期刊翻成中文,同样称为《数学学报》、《数学年刊》。
它们是ata-mathematia,以及annals-of-mathematis。
中国的《数学学报》、《数学年刊》,和国际上的《数学学报》、《数学年刊》是不一样的,是完全不同的刊物。
前两者是中国核心期刊,后二者是国际数学界最吊最牛最权威的期刊。
有多吊多牛多权威
以ata-math为例,从19年至今,中国数学工作者总共只在这份数学期刊上发表了8篇论文。
第一个在ata-math上发表论文的中国人叫li-ta,他的中文名是啥已无从考证,那时是19年,兵荒马乱的年代,民国政府估计都没有记载这位优秀的数学工作者。
第二个在ata-math上发表论文的中国人,是大名鼎鼎的苏步青先生,他是中国现代数学的奠基人之一。那时是1951年。
如此算来,平均每隔十年,才有一位中国数学工作者在ata-math上发表一篇数学论文。